养猪场蚊蝇滋生会导致疾病传播、影响猪群健康和生产效率,灭蚊蝇需采取 “环境治理 + 物理防控 + 化学防治 + 生物控制” 的综合措施,同时兼顾安全性和长效性。以下是具体方案:
- 及时清理:每天至少清理 1 次猪粪,采用干清粪工艺(避免水冲粪增加湿度),将粪便堆放在封闭发酵池或储粪棚中,通过高温发酵(55℃以上)杀灭虫卵和幼虫。
- 污水管控:污水沟保持畅通,定期用 ** 生石灰(10%-20% 溶液)或火碱(3%-5% 溶液)** 消毒,避免死水积存;污水池加盖密封,防止蚊蝇产卵。
- 定期冲洗栏舍:每周用高压水枪冲洗猪舍地面、墙壁,重点清理料槽残留饲料和猪只排泄物,减少腐败有机物。
- 控制湿度:加强通风(安装排风扇或水帘),降低舍内湿度(目标湿度 60%-70%),避免潮湿角落成为蚊蝇繁殖地。
- 场区周边避免种植密植灌木或积水植物(如芦苇、睡莲),定期修剪杂草,减少蚊蝇栖息场所;可种植驱蚊植物(如薄荷、艾草、薰衣草),散发气味驱避蚊蝇。
- 门窗防护:猪舍门窗安装40 目以上防虫网(网眼直径<0.425mm),防止蚊蝇飞入;出入口设置缓冲间,悬挂塑料门帘或纱帘(可添加驱蚊药剂)。
- 灯光诱捕:在猪舍外(距离栏舍 5-10 米)安装太阳能灭蚊灯或电击式灭蝇灯,利用蚊蝇趋光性诱杀(建议每 200㎡安装 1 台)。
- 粘蝇板 / 粘蝇带:在猪舍墙壁、走廊、饲料间等区域悬挂粘蝇板(含引诱剂),每 10㎡放置 1-2 块,每周更换 1 次;或在屋顶拉设粘蝇带,覆盖蚊蝇飞行路径。
- 捕蝇笼:在粪污处理区、场区下风向放置捕蝇笼(内置糖醋诱饵或发酵饲料),利用气味引诱成虫进入笼内饿死。
- 适用场景:蚊蝇密度高时,需快速降低成虫数量(如夏季爆发期)。
- 药剂选择:
- 低毒化学药剂:10% 氯氰菊酯乳油(稀释 500-800 倍)、5% 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(稀释 1000-1500 倍),用背负式喷雾器对空喷洒,重点处理墙面、天花板、门窗缝隙。
- 生物源药剂:0.3% 印楝素乳油(稀释 300-500 倍)、1.8% 阿维菌素乳油(稀释 1000-1500 倍),适合对化学药剂敏感的仔猪舍或种猪舍。
- 注意事项:
- 喷洒时避开猪群,选择清晨或傍晚蚊蝇活跃时段;
- 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(如菊酯类与有机磷类轮换),避免蚊蝇产生耐药性。
- 适用场景:猪舍外围墙壁、门窗框架、粪污处理区等蚊蝇栖息场所。
- 药剂选择:
- 2.5% 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(稀释 800-1000 倍),喷洒后形成药膜,持效期约 2-4 周;
- 10% 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(稀释 1000-1500 倍),微胶囊缓慢释放药剂,持效期长达 1 个月。
- 操作要点:均匀喷洒至表面湿润,避免药液滴落到饲料或猪体上。
- 药剂类型:
- 昆虫生长调节剂(IGR):5% 杀螟丹颗粒剂(撒布于粪堆表面,抑制幼虫羽化)、20% 灭幼脲悬浮剂(稀释 800-1000 倍喷洒于污水沟),通过干扰幼虫蜕皮或蛹羽化发挥作用。
- 有机磷类:40% 毒死蜱乳油(稀释 1000-1500 倍),喷洒于粪便堆、杂草丛等幼虫滋生地,触杀幼虫和蛹。
- 使用频率:每 2 周处理 1 次,持续至蚊蝇密度下降。
- 寄生蜂:释放丽蚜小蜂、茧蜂等寄生性昆虫,寄生蚊蝇卵或幼虫(如每公顷释放 10 万头,每月 1 次),适合规模化猪场长期防控。
- 捕食性动物:在猪场周边保留少量青蛙、蟾蜍、蜻蜓栖息地,利用其自然捕食蚊蝇成虫。
- 苏云金杆菌(BTI):将 BTI 粉剂(如 “孑孓灵”)撒入污水池或积水处,每立方米水体用 5-10 克,其产生的毒素可杀灭蚊幼虫(对猪和环境安全)。
- EM 菌液:在粪便发酵池或污水系统中添加 EM 菌(按 1:100 比例稀释),通过有益菌竞争抑制蚊蝇幼虫生长,同时减少粪臭素等异味。